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191|回复: 2

清华校徽体现孔子君子人格的魅力(丁润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3-25 16: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丁润生


清华大学校徽是由三个同心园构成的园面。外环上下是中英文校名:中环左右并列着"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两个词组,出自《易》乾坤两卦的大象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据司马迁考证:"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1)。在易经64卦的大象辞中,绝大部分冠有"君子以"的定冠词,表明孔子以"述而不作"的编者身份评述他对于君子人格的多种要求。他又曾指出:"乾坤其易之门邪!"(2)。既然乾坤两卦作为易经的大门和核心,概括了全部易经的基本内涵,那么大象辞"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八个字,实际上也就体现了孔子对于君子人格的基本要求。又《中庸》讲君子的德行说:"配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朱熹解释:"不息则久","悠远则薄厚"(3)。即以天德为不息,地德为薄厚。这与乾坤两卦大象辞的含义一致,都主张君子人格应当具足天地之德,或"与天地合其德"(《易o文言》)。
今年是孔子诞辰2550年周年,全球都在纪念这位名列世界十大思想文化巨人榜首的伟大导师。他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对君子人格的基本要求,从20世纪20年代就镌刻在北京清华园大门上,也铭记在万千清华师生的心坎上。重庆、长沙和贵阳等地的清华中学的校歌或校训中,也把"自强不息"作为主旋律。可见孔子的名言具有持久的生命力。那么在新的21世纪中,它是否还会具有巨大的魅力呢?
"君子"与"君子人格"
在孔子时代对君子的身份并无明确定义。从有关经典中涉及"君子"的引文来看,主要有两种身份:一是侧重以社会政治地位划分等级有大人与小人之分。《孟子o滕文公》:"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而孔子主张"焉用稼",属于"劳心者"。故一般人常把君子当成大人那样的统治者。实际上孔子只在鲁国当过几年司寇,还够不上"大人"统治者的身份。另一是侧重从人格品德的角度来界定君子。孔子心目中最崇敬的理想人格是圣贤,其特点?quot;止于至善"尽善尽美的伟人。然而在现实社会中"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犹病诸!"(《论语o雍也》)。既然尧舜都不算很理想的圣人,遑论他人,故孔子只得退求其次。"圣人吾不得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论语o述而》)。孔子认为"君子就是把那种仁义道德化为个体自觉的内在要求,从内心深处理解道德的神圣性、先天性,并能把它作为行为准则去实行的人"(4)。或可心理解为品德高尚、学行一致的人。孔子在《论语》中谆谆告诫弟子:"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quot;;"君子怀德,小人怀土"(《述而》);"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述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子路》);以及"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易o系辞》)。这些都表明孔子是以培养君子作为教育目标的。
"人格"也有广狭义之分。常说某人"人格卑劣"或"以人格担保"均属狭义"人格"。大体与个人"名声"、"信誉"相当。广义人格即个性。《远东英汉大辞典》中对Personlity注释①个性,②人格。在《俄汉大辞典》中对应的 注释:①个性,②个人身份,③人物。又据近期出版的《美俄大辞典》和《牛津大字典》也查明俄文中都是在相同意义上使用Personlity和 。即"人格"与"个性"是通用的。但我国习惯上常把"个性"与"脾气"、"性情"相混,故本文用广义的"人格"表示Personlity。心理学上对"人格"(个性)的定义有多种。西方几个有代表性的如JoRoKantor的"总和式定义",从HoCoWarren的"整体的定义"及GoWoAllport的"统和机能的定义"等,多把人格(个性)看作"人的经验的组织;内部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结构和过程;对环境的行动和反映"(5)。
虽然西方学者并不仅从伦理道德上考虑人格,但他们大都跟孔子类似地把个人(Person)当作一个"整体"、"总和"或"统和"来研究。这正如孔子所序《易o系辞下》:"易有太极"的论述。"太极"就是某个整体。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中至个人,"物物一太极"(6)。如把清华校徽园面看作一个"太极图",它的左边(依校徽本身方位)为阳仪,以纯阳的乾象"自强不息"来体现;它的右边为"阴仪",以纯阴的坤象"厚德载物"来象征。可见孔子对于君子人格的看法,不但可以与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人格"定义沟通,而且突出地强调了我中国的易学特色。
《庄子o天下》指出:"《易》以道阴阳"。易经把宇宙中一切变化都看成阴阳二气相互作用。太极分为阴阳两仪、四象、八卦乃至64卦。"易学的世界观集中到一点,是以阴阳变易法则说明一切事物。它具有中国特色"(7)。由此可以将"君子人格"看作一个多侧面、全方位、多维度的太极球体。从它的阴仪坤的卦象可以派生出柔顺性、内向性、静态性、自律性、适应性、集成性、务实性、群体性、身体性、质料性、科技性、仁厚性-----等等要素。它们两两对应、耦合、变易,构成丰富多彩的个性人格形象。
在阴阳二气(性)之间的主要关系是"流行"与"对待"。"对等"又叫"对应"或"互补",指阴阳二者共存于同一太极体内,互相渗透、补充,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对应相待不一定表现为对立冲突,而常保持阴阳和谐平衡的相对静态。"流行"又叫流变或消长,指阴阳二气此消彼长互相生化或克(抑)制,阳极生阴,阴极生阳,互相转化变通。阴阳流变关系已得到现代科学和数学的印证和支持。它"体现了阴阳、五行群的周期性与循环性"(8)。上述君子人格中的阴阳两类众多要素之间的相生相克感应作用,导致了个体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变化。下面,就与乾坤两卦象辞所体现的主要方面,再作一些简要分析和探讨。
智仁勇的统一
孔子曾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论语o雍也》)古"知"即"智"。意指智者似行去流水天马行空自由翱翔,而仁者如同地上高山峻岭巍然稳静。表面上从内外向性划分人格,实际涉及孔子学说核心"仁"与"知"(智)关系。《论语o里仁》中说:"君子之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o宪问》)。孟子据此把智仁勇并称为三达德。但孔子又说过:"仁者必勇"(《论语o先问》),可见"仁"可以包括"勇"。而孔子语录中并未见到"仁者必知"一类的话,却有"未知,焉得仁?"(《论语o公冶长》)、"知者利仁"(《论语o里仁》)等,都说明"知"是与"仁"相对独立对待于太极中的另一基本要素。智仁勇三达德的统一,与仁智双彰一致。
有仁德者未必都会有知。但也有如颜渊那?quot;其心三月不违仁"(《论语o雍也》)的君子,"回也闻一以知十"(《论语o公冶长》)。孔子批评"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论语o阳货》)。参考孟子有"好学近乎知"的说法,可见仁者须以知人为前提。另方面,孔子还认为:"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论语o雍也》),即主张应该在认知人物的基础上再转向情感与意志行为过程。孔子这种由"认知"向"仁德"的转化,可看做由外向的动态朝内向的静态的转化。对于当代的大学生来说,既要求"自强"求知向"厚德"育仁的转化;又包括从理论知识向操作技能行为和内在素质的内化。学校既要注重培养学生刚毅坚强的志气和积极主动的求知精神,又必须提倡务实稳重的学风和仁厚的德行。并且要使这两方面紧密结合互相生克互补,不可偏废,从而做?quot;仁智双彰"或"智仁勇"的统一。
 楼主| 发表于 2009-3-25 16: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文质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厚德载物"的淳朴素质与"自强不息"的行文风采,是君子人格中的另一个重要侧面。孔子的名言:"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o雍也》)。意指学生本有的纯朴品质,如欠缺文艺修养与礼乐熏陶,会显得庸俗粗野;但若其文采修饰掩盖了本质,又会变得虚伪古板。"文质彬彬"即质盛而文茂、内美而外秀的阴阳和谐平衡态,才是真正君子应该具有的风范。文质关系反映了事物形式与内容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即阴阳相互生克转化的互补关系。一方面质决定、派生文,古今各级各类学校招生选士大都注重通过考试或审察,主要邻选具有基本素质的学生来培训其文采学行。另方面对质也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礼记o劝学》:"君子不可以不学见人,不可以无饰。不饰无貌,无貌不敬,不敬无礼,无礼不生"。孔子还对学生提出:"食不语、寝不言"和"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论语o乡党》)等具体要求。这些话对于当前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仍很适宜。古代"质"义较狭,仅指与生俱来的本性品质;不如现代的广义素质,多靠后天教育培养。狭义的"文"仅指文艺礼乐,而广义的文还包括思想道德文章和学识等。明末王夫之在《尚书引义》中又解说:"文之靡者非其文,非其文者非其质。------辞之善者,集文以成质,则天下因文而达质"。王说的"集文成质"与"因文达质",意指学者通过文辞积累教养,将会产生向质的飞跃。即使"文"本身也可归结于某种质。文质之间互相生化,这既是从古以来养成教育的历史经验,又是当今新世纪人才培养的重要课题:比如理论如何联系实际?外显怎样内化为素质?尤当未来人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提高学生的公关意识和培养其临机应变力等,既是日常素质教育重要内容,又是升学求职考核的热点。在新世纪中"白领"(脑力劳动者)人数日益超过"蓝领"(体力劳动者)的大趋势下,像清华这样与国际接轨的重点大学,培养新型"文质彬彬"的君子,仍不失为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模式。
创新与集成的互补
自强不息的"天行健",象征日月星辰持续不断运转的开创性,"厚德载物"也寓意大地上满载看世代积累和汇成的物质与精神文明。这种创新性与集成性的互补,又构成君子人格的再一个重要侧面。
孔子编修的《易o大畜》中有"刚健,笃实、光辉、日新"。说明具有刚健(自强)、踏实品行者,会有日新月异的光辉创造。《易o系辞上》还有"日新之谓盛德,富有之谓大业"等语,既赞颂日新创造精神,又称道集汇守成的伟大业绩。在新世纪进入知识经济社会中,无论发展高新科技产业和建立国家创新体系,都需要继承和发扬孔子提倡的日新精神和他身体力行地集其大成的优良学风。
孔子中年就开始编纂《诗》、《书》、《礼》、《乐》等经典著作,到晚年又演《春秋》、序《易》。他在系统总结前人知识和经验基础上,"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也"(《论语o为政》);进而不断地增长学识和智慧,发表许多新的见解与论述。他自己谦称"述而不作",实际上是以述代作。例如他在订《春秋》中阐述过不?quot;微言大义";他在序《易》中又曾论述过许多新颖哲理。记录在《论语》中的孔子言行,也不乏推陈出新的创见。孟子赞曰:"孔子之谓集大成也"。(《孟子o离篓》)。朱熹注释:"集众音之小成为大成"。后世尊称孔子"大成至圣先师"确实名副其实。当代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院士自幼饱读诗书,热爱祖国传统文化。他对孔子"集大成得智慧"深有感受,由此提出"大成智慧学"或称"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法"(Metasynthesis Engineering),是融汇古今贯通中西的创新成果。它对于解决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尖端课题具有重要作用(9)。可见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与厚德载物的集成方法互为补充、互相促进,确是造就君子人格的重要方面。
造就君子人格的现实意义
自孔子开创我国的教育传统,历来以造就君子理想人格和提升人性为主旨。直到20世纪初叶的著名教育家张伯苓,仍在引用孔子的话"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一再强调"个人人格是很要紧的";"而熏陶人格,尤其是根本"(10)。但是近八十年代来由于种种原因,随着孔子一再遭受批判,这个好的传统基本中断。近年来在现代实用主义和工具主义大潮冲击下,却代之以科技理性主义和科技至上观念,使高等教育专门化路子越走越窄,加剧了文化的分裂,压抑和排挤了文化素质教育。"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它起了’助纣为虐’的作用"(11)。由于忽视人格教育,抑制个性发展,导致"人文精神失落"与"道德滑坡"。这不仅会使培养的大学生丧失文化批判精神,缺乏文化整合与文化创造力;而且还潜伏着社会的生态失衡与教育走向商品化等深层危机。
有的人误会"大学与国际接轨",就要摒弃古代的教育传统,把"君子人格"当作封建"四旧"。其实外国也不尽然。据知名学者郑晓仓教授的比较研究认为:英国大学重绅士教育,重在教学生"做人",培养目标与我国古代"君子"相似;而德国大学则培养学者与技师,重在教学生"做事",培养目标与我国古代的"士"相近。郑认为"今之大学学生不可不勉为绩学之’士’,不可不勉有’君子’之风"。英国前剑桥大学最高行政长官Eric Ashby也认为,就英国传统而言,大学教育更注重造就有教养的人而不是有学问的人(12)。
我国具有远见卓识的领导人和教育学家们,最近,已开始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江泽民主席在第三次全教会的讲话中批语轻视"人格培养,那就会产生很大的片面性,而这种片面性往往会影响人的一生轨迹"(13)。我们还高兴地看到,清华大学正在努力办成世界第一流大学的同时,也注重加强对我国传统教育的研究。笔者作为曾在重庆清华中学就读过的一员,深信清华大学师生必将高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努力做到仁智双彰、文质彬彬、创新集成,实现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使高等教育"返本归真",成为培养新型君子人格的教育。同时这也将会使孔子古老的君子人格焕发青春,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和更大的魅力。
 楼主| 发表于 2009-3-25 16: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参考文献:
(1)司马迁:《史记》,郑州,中州古藉出版社,1994年版,P576
(2)《易o系辞下》
(3)宋元人注:《四书五经》,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版,P13。
(4)杨子彬主编《国学认论衡》,第1期,敦煌文艺出版社,1998年,P58。
(5)高玉祥:《个性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9、10页。
(6)丁润生:《太极管理的五行思路》,《中华易学》月刊,1992年9月。
(7)朱伯崑:《易学哲学史》第一卷,北京,华夏出版社,1995年,P3
(8)丁润生:《阴阳五行群域简论》,《周易研究》,1997年第3期。
(9)丁润生:《一部集大成智慧的思维科学新著》,《北京大学学报》,1999年第6期。
(10)王文俊等编:《张伯苓教育言论集》,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P146(11)张应强:《现代化的忧思与高等教育的使命》,《高等教育研究》,1999年第6期。
(12)转引自徐辉:《大学教育要义简论》,《南开教育论丛》,1999年第3期。
(13)转引自周远清:《认真贯彻全教会精神,开创我国高等教育新世纪》,《高等教育研究》,1999年第6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4-5-29 04:02

© 2001-20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Theme By Yeei!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