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677|回复: 1

广东佛教音乐探研(陈天国/苏妙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7 12:54: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星海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  陈天国
3 G) n6 D' |2 m
" z" O9 Z5 l& I" @: e( }% S1 |广州白云军休所  苏妙筝
+ A/ E; R! u" J+ H5 D
: _3 C4 t: E1 y: z( q
9 W7 M- X- J6 f! X0 U# ]; y9 ~论文提要
, f  N, T: Y1 Y  l, B6 {" Q( v7 E" x! t/ T, N6 [
广东佛教音乐,除了目前较流行、国内统一采用的丛林板之外,昔年流行、有本土特色的所大唱腔:广府板、香花板、禅和板及客家板。 % M' f) J6 N# ?6 H
% q% h! D- |# Q0 R  t
1 广府板:估计明代或更前就形成,清代至解放初一直流行于广州及粤西等粤语地区,并于清末民初流传于港澳、东南亚及泰国。目前广州地区佛教寺庵已经失传绝唱,只有粤西还有少数寺庵唱此腔。港澳及东南亚也濒临失传,只有泰国华宗佛教还一直原封不动保留这套唱腔,广府板唱腔有乐曲120首左右,可以解决所有大小法会的法事唱诵。
5 {+ I# q. \6 D+ i6 z# @; j: C+ I$ W
+ x& o! m; M9 y" n3 s5 L3 l5 H+ S2 香花板:估计形成年代也应在明代或更前,清代一直流传于粤东及闽南潮语区域,及东南亚潮语华侨集居的地区。目前此唱腔也濒临失传,佛寺和尚只流传一部《焰口》仪规的演唱,其他乐曲则散落在民间,为善堂的经师所掌握。香花板乐曲较多,大约有140首左右,可以完成《焰口》及所有大小法会的全套唱诵。 4 f  P9 ^+ D/ w  G7 V' {- H, o: ]- o
# @+ `+ Z5 z. r* n6 U+ g3 V) v
3 禅和板:此套唱腔原为广府板的姐妹唱板,于清代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从罗浮山华首台传到潮州开元寺,并于清咸丰年间流传到潮州民间念佛社及善堂。但自1996年慧原大和尚圆寂之后,潮州开元寺这套唱腔也成绝响,只有民间居士林还唱这套唱腔。禅和板唱腔也有120首左右的乐曲,可以解决《焰口》及所有大小法会的唱诵。 $ E4 B8 c/ a9 w
. K7 i$ ]9 U7 l0 R
4 客家板:此唱板主要流传在客家方言地区,其形成年代也在明以前。其唱腔包括中原古代的佛教音乐部分,称为“禅板”。另一部分则为客家山歌的套唱。可以套唱民间佛教的诗词、快板、顺口溜以及劝世文等等,内容极其丰富多彩,可以连续唱好多天。这两部分合起来,可以完成所有大小法会的唱诵。
, o0 `9 Z9 _" A; l+ C! `* ?7 \# g& O1 U% t( v
广东佛教音乐四大唱腔,其来源都有中原佛教音乐的源流,这从四大唱腔中,都包含有共同的一些音调和节奏而得到证明。此外,四大唱腔又都深受地方语言和地方音乐的同化和影响,而形成了明显突出的各自的地方特色。使这些唱腔成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音乐形式。
4 i/ f" A: O9 B5 L) m3 ~5 f7 L$ R, t1 ]
地方佛教唱腔,与地方音乐自古以来互相吸收,互相渗透,构成了地方民间音乐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为我国保存了许多地方古代音乐信息,也为语言过渡到音乐的形式保留了许多活化石资料。是我们研究民间音乐的极可宝贵的资料库。可惜自解放以来,我们受片面思想影,没有对佛教音乐及时进行搜集、整理、研究和采取保护措施,使其受到许多冲击而濒临灭绝,却是可惜可叹! - a- J  @; D6 z
! Z* Q3 e, t& A+ g. C
我们自20世纪80年代起开始收集和抢救佛教音乐。并于1995年出版了《潮州禅和板佛乐》一书。之后又七次远赴泰国,把流传在泰国比较原味的广府板佛乐搜集整理,于1999年出版了《泰国华宗赞佛偈语词谱》一书,准备再补充改版为《广东广府板佛乐》。目前正在整理编辑《潮州香花板佛乐》一书,并着手搜集整理客家板佛乐,使广东四大唱腔的佛乐成为一套丛书。 ) x+ U) ^6 I& |  w" ~; L" E7 m3 ]
9 c$ I& v7 K; S$ y' ^+ P" e

2 \3 [0 _7 r1 @- Z" b! [4 a- g陈天国学术简介
7 n. T5 m- w5 h  P5 U  e) I5 l: p4 D) t# c: F( @0 ^
男,1938年5月1日出生于广东省潮州市,汉族,1962年毕业于广州音乐专科学校,师从著名潮州音乐家苏文贤先生。现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星海音乐学院研究员。善潮州二弦、三弦、椰胡等多种乐器。几十年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1968年改革三弦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科技奖。编著教材有:《三弦演奏法》、《广东民间三弦曲选》、《潮州二弦曲选》等多册。发表学术论文过百篇。专事潮州音乐和广东佛教音乐的抢救收集、整理研究和教学工作。现已出版《潮州大锣鼓》(陈天国、苏巧筝、陈镇锡编著,人民音乐出版社1987年出版);《潮州禅和板佛乐》(释慧原、陈天国、苏妙筝编著,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出版,获广东省高教人文社科研究成果三等奖) ;《潮州音乐研究》(陈天国著,花城出版社1998年出版,获广东省第六届鲁迅文艺奖) ;《泰国华宗赞佛偈语词谱》(陈天国、苏妙筝编著,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出版) ;《潮州弦诗全集》(陈天国、苏妙筝、陈宏编著,花城出版社出版2001年出版) ;《潮州古谱研究》(陈天国、苏妙筝编著,花城出版社2002年出版)。 $ Z8 r* S$ Q5 c
! G1 D* O  @' ~8 D$ U5 j1 S

$ p; F! g# h1 e# l  q7 q) {苏妙筝学术简介 5 \) s6 L# }& |+ c6 B

- S# ]2 }3 Q/ j女,1947年3月27日出生于广东省潮州市,汉族,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广州市白云军休所退休军干。自幼随父亲苏文贤先生学潮州音乐和琵琶演奏。九岁即与姐弟合作,登台演出,并多次获奖。1960年入广州军区战士歌舞团,1963年考入广州音乐专科学校附中,1965年入海南军区战线文工团,1969年调入海军南海舰队文工团。编写《潮州琵琶曲选》一册。发表学术论文有《广东佛教音乐概况》、《泰国华宗赞佛偈语词谱及记谱整理中所碰到的问题及处理》、《关于红线女艺术研究的趋想》等。长期参与丈夫陈天国教授有关潮州音乐及佛教音乐的抢救收集、整理研究工作,合作出版有专著《潮州禅和板佛乐》、《泰国华宗赞佛偈语词谱》、《潮州弦诗全集》(陈天国、苏妙筝、陈宏编著)、《潮州古谱研究》。- M6 I7 o3 W. P+ r1 k" [0 t# B

+ o7 i  I8 d' v5 |, {8 @, r1 y0 y6 I5 c
--------------------------------------------------------------------
- f2 M* ]  K5 v: r( j+ V1 Y(陈天国、苏妙筝夫妇为墨如金诗书画院音乐专家)
200507110011_30664.jpg
97872180470410534509.jpg
ggg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9-8 10:59:58 | 显示全部楼层
现手头还有六部书稿正在整理,此外,陈天国、苏妙筝夫妇还进行许多教习和演出工作,如:# H% L) j, P, b6 ^# t% W/ \

& j- p9 I* r0 F8 q6 V; [6 P
) B5 i/ Z" G4 N* U! S(1)2004年为广东省佛教协会组织佛乐团,教习两个多月并组织《粤海梵音》于2004年9月在广州黄花岗剧院公演,并制有CD、VCD、DVD碟
. d6 f+ N/ P" N( c. R. V
7 i& E. q% _2 E4 H8 S(2)2004年秋于“岭东佛学院”教习“禅和板”,抢救濒临失传佛乐,并组织《禅和板佛乐》汇报演出及录制VCD音像,使禅和板在潮州复兴。* b/ Y# K* {) k( D" O0 `- a1 \
3 R6 q1 j) m4 `6 a
(3)2007年组织佛乐组,参加南华寺禅文化活动演出专场;
6 X, [6 i# o1 k9 L* L8 V/ \; T! ^0 Z
(4)2008年组织有关节目,参加中山县佛文化义演;
3 E6 T6 x- G6 j4 N" \0 t$ x3 s6 k2 ^. U* l1 O& e- d$ d, T
' u0 Q' ]* k% k; }& A. j1 z
此外,陈天国在国内外各学术刊物发表有关古乐的学术论文百多篇;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在星海音乐学院开设潮州音乐研究、潮州音乐概论、潮州古谱和佛乐课程。为美国、澳州、香港及国内许多博士、硕士生上课等。都是在弘扬中国古乐;在国内、国际具有一定的影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4-6-2 05:17

© 2001-20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Theme By Yeei!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