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152|回复: 0

[原创] 文天祥与新会的不解之缘(佚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6 16:33: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佚名

 
  6月6日,新会宋元崖门海战文化旅游区本地和外地的游人格外多。他们进入景区大门后,大多直奔区内的大忠祠,虔诚地向祠内的文天祥雕像致敬。经了解,原来这天是伟大诗人文天祥诞辰770周年纪念日。文天祥不但是伟大的诗人,而且还是南宋著名的爱国民族英雄。他的著名诗作《过伶仃洋》及诗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两句,已成为留传千古的绝句。正是此诗句揭示了文天祥与新会密不可分的一段历史渊源,也正是文天祥在新会创作的多首诗作,为727年前发生在新会崖海的震古铄今的崖门大海战,作出了精确形象的历史记载。


崖海赋诗献丹心  

  在新会宋元崖门海战文化旅游区复建的明代崖山祠内,塑立有文天祥雕像和其生平事迹介绍,陈列有毛泽东所书《过伶仃洋》和知名书法家秦萼生所书文天祥《正气歌》的诗碑。不少游客在这里进一步了解了文天祥在新会期间面对元军的威逼利诱而威武不屈、富贵不移的高风亮节,对文天祥的凛然正气肃然起敬。

  文天祥(1236-1283年),江西吉州庐陵(今吉安市)人,宋理宗时状元,为尚书左司郎官。宋恭宗时,元兵大举进犯,文天祥在家乡发动群众万余人,提兵至临安抗击元军。1276年,元军攻陷临安,宋帝赵显被俘。陆秀夫、张世杰等众文武大臣拥立年仅9岁的益王赵昰在福州即帝位,封文天祥任右丞相。文天祥都督各路军马抗元,雩都一战大败元军,收复州县多处,声威大震。1278年,败退至湛江硇洲岛上的宋帝昰驾崩,其异母弟赵昺(7岁)接任即帝位,加封文天祥为少保。同年6月,宋帝昺与20多万勤王军民退至新会崖山建行宫,建立抗元的最后根据地。这时,文天祥由江西省领兵入广东,在潮阳一带阻击元军。他多次要求前往新会崖山,入行宫朝见皇帝,共商抗击元军复辟大宋江山大计,可惜屡次遭当朝左丞相陆秀夫借词惋拒。文天祥无奈,率兵转战至海丰抗敌。同年12月20日,文天祥在五坡岭遭元军突袭不幸被俘。

  1279年正月,元军水陆主力已形成对新会南宋崖山行朝合围之势,文天祥也被元军随船由潮阳经伶仃洋押至新会崖门海上。宋军统帅张世杰犯了海战的兵家大忌,把1000多艘战船连环相结,自断退路。在元军船上的文天祥看到两军的阵势和宋军的错误战略部署,悲叹曰:“不可以攻人而专受攻”,“张世杰不合变,专守常法,处处挨打,优势变成劣势,那有不败之理。”随后,宋元两军在崖海上进行了连续多天的惨烈攻防战。张弘范派副帅李恒要文天祥修书劝降张世杰。文天祥义正辞严地说:“我无法拯救我的父母(指南宋王朝),岂能教人背叛自己的父母吗?!”文天祥挥笔写了那首流芳百世的《过伶仃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伶仃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以诗言志,充分表达了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诗作记载海战真情实景  

  1279年二月初六,元军向宋船阵发起总攻。左丞相陆秀夫见大势已去,背着宋帝昺连同南宋印玺,在崖门奇石附近蹈海殉国,宋朝至此彻底灭亡。被押在崖海元军船上观战的文天祥,目睹了这场浮尸十万、触目惊心、悲壮惨烈的大海战全过程,悲痛欲绝,想投海自尽又被元兵阻止。他在《集杜诗•南海》序里写道:“崖山之败,亲所目击,痛苦酷烈,无以胜堪。”当时,他在船上写下了七言四十四句的诗歌《二月六日海上大战,国事不济,孤臣天祥坐北舟中,向南恸哭,为之诗》,文天祥长歌当哭:“……楼船千艘下天角,两雄相遭争奋搏……南人志欲扶昆仑,北人气欲黄河吞,一朝天昏风雨恶,炮火雷飞箭星落。谁雌谁雄顷刻分,流尸漂血海水浑。昨朝南船满崖海,今朝只有北船在。昨夜两边桴鼓鸣,今朝船船鼾睡声。北兵去家八千里,椎牛酾酒人人喜。惟有孤臣雨泪垂,冥冥不敢向人啼。六龙杳霭知何处,大海茫茫隔烟雾。我欲借剑斩佞臣,黄金横带为何人?”此外,文天祥在新会崖门还作过《怀赵清逸》、《哭崖山》、《南海》、《答张弘范》等多首诗篇,直至其被关押至北京大牢后,还作有《正月十三日》和《正气歌》等诗篇。这些诗篇或气壮山河,或悲歌慷慨,引发了此后宋、元、明、清、近现代众多文人墨客继往开来创作了上千首有关新会宋元崖海大战的诗词书法作品,形成了中国文学史上少见的崖山诗史现象。宋亡元兴后,元朝统治者为淡化汉族与少数民族裔之间的民族矛盾,对这段史实刻意地或记载不详不实或扭曲美化,而文天祥这些诗文,以其亲身经历,准确地记述了宋元崖海大战的真情实景,成为历代史学家研究宋元历史不可缺少的史实。

  宋元新会崖海大战后,文天祥被押至元朝大都(即今北京)的大牢。1282年12月8日,元朝皇帝许以宰相官位劝降,被他坚决拒绝。次日,文天祥被押赴柴市口行刑时,意扬自若,观者如堵。他从容对屠卒曰:“吾事已毕!”然后,他坚持面向象征宋朝的南面再拜,英勇就义。

毛泽东墨宝复印件现崖山祠  

  文天祥的英勇事迹,可谓惊天地、泣鬼神。毛泽东在《评点二十四史》中,高度评价文天祥。1964年,毛泽东问时任其外事翻译的王海容:“当你被敌人俘虏时,应当怎么办?”王答道:“学习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王海容因此受到毛泽东的赞扬。

  毛泽东十分欣赏文天祥的《过伶仃洋》和《正气歌》等诗篇。2005年,新会区委、区政府在重修扩建新会崖山祠整理资料时,发现了毛泽东手书文天祥《过伶仃洋》墨宝复印件。毛泽东这一墨宝仅在中央档案馆收藏,北京出版社1993年版的《毛泽东手书选集》和1993年12期《党风》杂志上曾刊载外,未见再有其他版本,所以知者甚少。筹建者如获至宝,专门在景区内把这一墨宝放大,以汉白玉雕刻成大型诗墙,供游人欣赏。

  至于毛泽东这一墨宝书于何时何地,无从考究。然而,据对宋元崖海大战颇有研究的新会学者林福杰考证分析,此《过伶仃洋》的墨宝乃毛泽东行草手书,显示了毛泽东独特的个性和高深造诣的书法艺术,其布局开阔、行笔流畅、灵气飞动、豪放超逸、一挥而就,显得大气磅礴,可谓伟人书法配英雄绝句,珠联璧合,非常难得。作品凸现了“毛体”书法的鲜明特征,似为毛泽东书法艺术成熟期的笔法,应当是上世纪50年代以后的习作。因此,甚至还有人推测:1958年7月4日,周恩来总理曾视察新会宋元崖门海战古迹崖山祠遗址,观赏过《过伶仃洋》、《正气歌》和陈白沙《慈元庙碑》等诗碑石刻,并指示当地党政有关部门要加以保护。回京后,周总理向毛主席汇报视察新会的情况时,可能曾提及文天祥与崖山的有关史迹,一向欣赏和高度评价文天祥的毛主席书兴大发,凭记忆一挥而就书下了《过伶仃洋》。当然,以上说法仅是猜测而已,不足为证。(本报记者 黄健能 通讯员 黄少玮)

相关链接

  文天祥:初名云孙,字天祥,改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吉安(今江西县名)人。宋理宗宝佑四年(1256年)考取进士第一名。历任湖南提刑,知赣州。恭帝德佑元年(1275年)元兵渡江,文天祥起兵勤王。临安危急,奉命至元营议和,因坚决抗争被扣留,后冒险脱逃,拥立益王赵罡,至福建募集将士,进兵江西,恢复州县多处。后兵败被俘至元大都,终以不屈被害。作品有《文山先生全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4-5-16 00:33

© 2001-20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Theme By Yeei!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